丛龙宇: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人物简介:丛龙宇,1066vip威尼斯桥梁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1066vip威尼斯铁道工程专业。2024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级奖学金。
------“不给自己下定义”------
丛龙宇本科专业是铁道工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本科期间决定了保研桥梁方向,同时在大三遇到了科研启蒙者——课题组大师兄。在大师兄的带领下,让丛龙宇决定投身于科研。但是科研之路并不顺利,在进入研究生之初开始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的但是勇敢的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原本对博士研究生并不感兴趣,但是尝试了两个月的实习之后他觉得工作并不适合他,再加上大师兄的科研启蒙,决定把自己的研究生三年甚至未来都投入科研当中。
问到大三就加入课题组遇到的困难时,丛龙宇提到自己由于大学本科是铁道工程专业,关于桥梁方向并不了解,在真正学习到桥梁专业的知识是在本科写毕业设计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桥梁知识,到后面的研究生阶段也在学习桥梁知识,同时提到在课题组里也需要经常去实验室,实验室里冬冷夏热,夏天还会有昆虫叮咬,实验室科研相对于其他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回顾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他说道:“自己没有具体的规划,不会给自己下定义,让自己困在一个方面内。但是会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如果其中某条路不合适就寻找另一条路。”
------“越努力越幸运”------
在谈到“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的评价时,丛龙宇直言自己之前并不相信这句话,但是进入课题组之后,开始接触论文写作,论文修改的时候,发现越努力,得到的结果确实是幸运的。丛龙宇谈道:“直到前段时间两篇论文的审稿意见都是一模一样还比较容易修改的时候,我意识到越努力越幸运。”
说起在科研当中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物,丛龙宇首先提起课题组的大师兄,在科研之路上,大师兄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丛龙宇感叹,有时在实验室里几百吨的混凝土梁在没有机器的作用下几个人用手搬在将近1米高左右的支座上面,和大师兄每天都把自己都整成灰头土脸的,坐地铁都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坐在一起。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师兄依旧严格要求他自己和丛龙宇。按照丛龙宇的话,明明硕士论文并不需要那么严格,但是大师兄严格要求甚至可以做到博士论文的程度。大师兄同时要求丛龙宇实验数据不能有差错,并要求他每天都去实验室。有了大师兄的严格,才有了丛龙宇的科研之路。在科研期间,丛龙宇也提到他的大学室友也功不可没。每次两个人陷入困难期间,他们都能给予对方鼓励,给予对方希望,让科研之路不再艰辛困难。
有了大师兄和本科室友,让丛龙宇更加有了科研之路的前进动力。2023年12月,丛龙宇的综述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这一成就点燃了丛龙宇继续前行的希望。随后,丛龙宇撰写并反复打磨的论文陆续进入审稿阶段。2024年2月,丛龙宇的SCI论文被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审稿,经过五个月的审稿过程和审稿人细致的反馈,终于在7月31日得到录用。同年6月和7月,丛龙宇的另外两篇论文分别被EI期刊和中科院二区期刊收录。这足以证明了丛龙宇的科研决心,也验证了越努力越幸运。
------“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对于科研来说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丛龙宇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除了天赋和努力两个条件,机遇也很重要。大家能进同一所学校,那么天赋都是一样的,而努力就是能提高天赋的方法。天赋就如同上限,努力就是提高上限的方式。在科研当中,抓住机遇,学会自己独立学习,努力去解决科研当中遇到的困难,到达自己的上限,当中自己的上限又会不断提高,让自己不断上升。
在问起有想对学弟学妹所说的话时,丛龙宇评价道:“人定胜天,事在人为。”这句话同样是贯穿丛龙宇科研道路的格言。丛龙宇说道:“同一件事的处理交给不同的人结果是不一样的,有一批人在处理事情上如果走不通就不会想到解决方法,但另一批人在处理同样事情上虽然也走不通但会想出该事情的几个解决方案。这就是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采访:杨璇、葛宏、赵一萌
文字:杨璇
摄影:葛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