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文学老师曾说:你们应当看尼采的著作,看得懂或看不懂是另外的事。老师的话确实引人深思。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巨人的话固然出于谦逊,可事实的确如牛顿所说,无数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最终造就了牛顿的三大定律。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人类历史就开始从落后飞跃到先进,由野蛮进化到文明。书籍记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人类的伟大思想和不懈探索的结晶,好的经典书籍更是表现了成书年代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圣贤们的大智慧、大境界、大人生。通过书籍,我们可以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瞭望人类发展的前景,思想来源于圣贤,最终也会超越圣贤。然而,在人类精神普遍焦虑的今天,平心静气地读书变得奢侈,显得尤为幸福。
正是带着虔诚的灵魂和读不懂也要用生命的长度去钻研的心态,我终于有勇气翻开艰深古奥的《道德经》。借来的《道德经》用泛黄的书卷透露着自己的沧桑,我把它捧在手上,细细摩挲,仿佛在抚摸着慈祥老人头上有关岁月的额皱。一位爱剑的古人曾说他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我对书籍也是这样,知识历久弥新,思想永远光明,我们翻开的是境界是人生。先人的智慧才是照耀学子心头的明灯,而不是日益空泛虚无的所谓物质。书本虽旧,可心境依然如古圣先贤般宁静、安然。
阅读之时,我的头脑突然浮现出有关初中老师的画面,他曾对我们说:要读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需要最起码十年的阅历。当时年少,不以为然,表面对老师的提法没有异议,用沉默表示赞同;心里却在想:什么东西要用十年读?时光荏苒,在经历浮沉之后我才猛然发现事实与我想的截然不同。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洗涤干净旧迹,在回想年少时的狂妄自大时,我依然会因我曾经的无知而满面羞愧。
时至今日,我才真正懵懂地明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背后的深刻人生哲理。老子一语道破天机,成为了我们民族黑暗年代最闪耀的明星,历经千年,光芒依旧如昨,彷佛在夜幕茫茫的大海上为我们指引方向。认识这句话,就是认识人生,打破自我的幻觉。光是这句话,不知要引来多少伟人的深思。我一直都很遗憾我没看过多少哲学书,也没有过多少深刻的思考,所以对这句话也只能表示望洋兴叹,隔行如隔山了。不过,既然是虔诚地读经典,就一定要带着自己睿智的目光,有自己的收获;否者就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最终看了还不如不看,空负一段美好的青春韶华。
有人说老子像一个阴谋家,他的理论被用于军事、权谋;而庄子更像是一位翩翩少年,与蝶共舞,超然物外。尽管人们的成见在此,我还是想表达我读《老子》的真切感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能够写出如此文字的老子,你会认为他是伟大的阴谋家吗?儒家也常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水至柔却至刚。平静如湖水,有时浮光跃金,波澜不惊;却常常在人不经意时掀起万丈狂澜,排空浊浪。水同时具有两种看似互不相融的属性,触发了人类对自然、对万物规律的深深思索。中华民族的一些精神,不得不说是发源于老子。老子正是在认识到水的自然属性后才发出了这万古长叹。“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这一句话,读透便看透人生。人生如此,我们又何须强求呢?
读《老子》时,有关修身的那几章尤为精彩。“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在我读到这段时,我彷佛又找到了久违的亲人,倍感亲切。我们熟悉的李白也有“事后拂袖去,深藏功与名”的感叹,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语句。千百年来,这些话语都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星空,老子对后人的福祉一直延续到今天。“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所提倡的道就是自然宇宙的普遍规律。无为则无不为,带着朴素的辩证法,老子的思想具有了亘古恒新的魅力。对于人生,我们要是真的守住了心灵的那片净土,那俗世的幸福还远吗?而往往我们舍本逐末,不去寻求心灵的超脱,反而要找到俗世的功名利禄。名缰利锁之内,多少人还看不透势力纷争不过烟云?而内心的世界才是真实可靠,无所不在。来源:石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