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8时,2014首届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建筑工程组的模型制作于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拉开了帷幕。15组选手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进入了模型制作现场。
在制作台上,胶水、小刀、铅笔、竹皮等各式的制作工具与材料一应俱全,选手们在简单的讨论后随即投入到了忙碌的模型制作中。
本次建筑工程组的赛题为:大跨空间结构模型制作与冲击荷载测试。题目以大跨空间结构遭受落石灾害为工程背景,测试其抵御冲击荷载的能力,提出了如何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抵抗这些地质灾害的能力以保证结构安全使用的问题,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所有的赛组都提前架构好了整个模型的轮廓,并将之在设计图纸上清晰呈现,连尺寸也都被一丝不苟地标上。并无太多的语言交流,他们默契地分工或是合作,现场就只剩下轻轻的磨砂声。选手们手中所能动用的结构材料是竹皮。裁剪、抛光、拼接、粘贴,熟稔的操作手段让人叹为观止——显然每一个队伍都在赛前做足了准备。
其间,土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锦红也来到建筑工程制作现场观摩。在看过了选手们的制作后,李书记对他们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思维大加赞赏。“我们举办了这次竞赛,就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土木学子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思维和动手能力。”
精益求精
当日晚些时间,一些队伍的模型已开始初步成形,表观上已经接近了细则所述的成品,并有选手带着模型前往工作区进行模型的度量,以确保模型与题目所述相符。“这次省级结构设计大赛与以往的‘土木科技月’的区别主要是以前做好的作品不能实验,上交后就没有修改机会了,而这次比赛却可以把作品拿去反复实验,到最终评比时可以提交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一位来自西南交大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
至11月22日下午2时,所有参赛队的作品已基本完成。各支队伍开始对各自的作品进行精确度量以便对其作出微调。下午3时,制作过程准时结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各组选手带着模型进行检查和登记。约半个小时后,所有模型都通过了验收并被保存在陈列室内。
果实
11月22日晚7时,依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曾经的制作现场已被打扫一新,建筑工程组的加载与答辩在主持人的宣布下开始。竞赛专家委员会建筑工程结构组的各位委员列席了此次加载与答辩程序,他们分别是四川大学熊峰教授、攀枝花学院陈伟教授、西华大学王泽云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姚勇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许巧林副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范涛副教授、1066vip威尼斯赵世春教授、黄云德副教授。此外,大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土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锦红也来到了现场。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