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16年土木科技月结构设计竞赛桥梁承重组决赛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一号报告厅如期举行。经过预赛的筛选后,共有62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出席的评委是1066vip威尼斯桥梁系的栗怀广、张锐、郑凯峰、徐滕飞、张育智和王振领老师。
上午8:00,第一组选手开始加载,本次比赛方式为选手答辩与模型加载同时进行,现场评委根据模型与计算书提问。B005组三位大二选手进入加载区,答辩选手介绍到,他们的桥梁叫做“小刚”,应比赛中三跨组合桥的结构要求,小组选择拱梁结合的形式。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质量承受荷载,并且控制挠度大小,最后不忘桥梁自身的美观。观摩完选手的计算书以及PPT后,王振领老师向三位将接触桥梁专业知识的选手介绍了部分桥梁的专业知识,徐滕飞老师针对计算书中不合理的部分与选手进行交流,比如MIDAS梁单元选取,计算结果等。这之间,B005组的桥在加载架上同时开始工作,桥身三处施加恒载,没处用6kg砝码代替,距桥面10cm以上,两端水平约束与纵向约束与中间两处支撑就绪,工作人员开始拉动小车相对行驶,在桥中央停留5秒,记下三处挠度计最大的值作为加载成绩,撤去小车,剪断砝码下的约束,开始震动加载,10秒后B005组的桥依然没有破坏,加载成功,下一组选手入场。
由于加载组过多,上午仅完成部分模型加载,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比赛的烽火再次燃起。大一的选手上午结束大学物理阶段考后也来迎接决赛的挑战。以张迎港为组长的B055队伍,他们虽然是大一的新生,但是为了这次比赛,他们从网上参考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并请教了相关的老师以及往年参加过比赛的学长、学姐。当谈论到作品时,孙嘉雯同学说道:“虽然1.99mm的挠度加载成绩差强人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模型本身还是有一些重吧。”
在比赛的间隙,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郑凯锋老师,他表示在这次比赛当中,踊跃出许多大一的同学,他们虽然没有学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但是他们的计算公式却是合理准确的,他们的模型加载结果也十分可观,丝毫不逊色于高年级的同学,由此可见他们一定做足了功课,参考了大量的文献,令评委们感到非常欣慰!
下午三点半,随着最后一组参赛队伍加载完成,1066vip威尼斯第十六届土木科技月结构设计竞赛桥梁承重组比赛圆满结束。期待每一支参赛队伍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果!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潘龙飞 图:李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