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许嵩的歌,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脑海里浮现出古塘的春:人间三月,东风吹软,春花渐次苏醒。桃花开得一树烟烟霞霞,飞鸟点翠,枝上黄莺叫着,水里红鲤游着,一派生机盎然。
这里是我的家,古塘。
古塘,一个地势极低的江南小村,这里离小镇很远,附近没有工厂,民风淳朴。多年前,随处可见的是清澈的水塘,浓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和远方千里稻花……凡是修饰江南的字眼,都属于它的品性。
在外地上学,寒假时漏液赶回家过年。
坐在车上,路边的夜景一祯祯从窗前退却,心中想,古塘,该是一派小桥流水的风情:碧沉沉的古河水,在小村里慵懒地伸展着,妩媚又柔和。两岸阁楼飞檐,站在这边楼上吸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望不到头的十几巷弯弯曲曲,仿佛怎么也走不完似的。会否有年轻力壮的小伙推着一辆推土车,“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驰来?
到了村口,抬头只见月光透过槐花的叶子疏疏地洒下来,月华如水,一直流泻到老巷深处。这条巷子是这个小村古老而温情的回忆,它记录着当年东头和西头的孩子,几时放学,几时写完作业,几时到商店里买一包辣条,在小路上满身灰尘地追逐打闹。
想到这,我忽然觉得,当时真是好啊。
当时年少,每日忧心的不过是背不下书被老师责罚抄书罢了,当时真好,连未来是什么样子都没有想过。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踏进古塘,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一惊。
十几条的曲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马路。一排排两层高的楼房沿古水拔地而起,曾经婉约的阁楼被封,工人们仍星夜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在抽烟的空隙,却有几个立在楼前,呆呆将废墟望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依恋。
我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心中不是滋味。
古河的水,将这个江南小村浸润了千百年。青石街、梧桐井,微斜的小阁楼,十八弯的曲巷,怎么说变就变?这里可寄着我童年、少年的回忆,那时的我,在雨天呆在阁楼里看外婆忙碌地缝缝补补;傍晚的时候,扒在窗台上,望着忙碌了一天的男人,手里拎着一袋荷叶包的桂花鸭,悠哒哒往茶楼听说书……我记得当时和朋友指天发誓一辈子不与谁谁谁好、两两按了手印的那封书,还埋在中庭的枣树底下。
如今,我该往哪儿去找?
我扭头,见几座黑瓦白墙仍坚守伫立在月下。这些古老的屋舍,就像曾经花容月貌过、却终究无法抗拒走向迟暮的美人,她们都曾年轻过,张狂过,爱过、恨过。
我登上古式楼房,推开木窗,古水里浮着阁楼的倒影。孩提时卖糕点的老人挑着担子,仍在走街串巷,耳边那一声声“桂花糖糕”传来,透着分外的苍凉与悠远,仿佛是沉淀在这古老弄堂里的亘古岁月一般,久违又熟悉。
我忽然发现刚才的情绪着实不该。
阁楼拆了如何,老树拔了如何,古墙粉饰了又如何?终归我们仍和从前一样,上树打枣、下水摸鱼,用小棒棒捣树缝里的蜗牛,冬天瞒着大人偷冰吃,“扑通”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里。那些记忆并不会因为古物的消失而消失。
而且,如今的我难道还处在少不知事的童年、少年吗?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不舍昼夜奔流入川,且从不回头。人生不亦是如此吗?不能回头,总是要向前看的吗?留恋于过往,是一种眷恋,一种情怀。但往往也会束缚人的手脚,因着心中的一份不舍而停滞不前。当过分留恋旧物时,古旧也终究变成陈腐。
想到这儿,我忽然觉得清明起来。
我仰头,古塘一派白月碧水。村口的戏台正在开演一出戏,那扮得娉娉袅袅的戏子在咿咿呀呀唱着戏本里那些迷人的唱词,头顶树上起伏着不知名的鸟儿清脆的叫声,那声音可好听了,好似在与伶人比唱。夜色如纱,月光洒得将将好。
——于我,这头顶的一片古塘月便是家。
我对月轻轻一笑,便往家中走。忽然听见伶人顾盼长吟,漫天烟火随之绽放,五彩缤纷的烟花雨绚烂璀璨,将这个夜点缀得如梦似幻。天空中“砰”的一声,适时绽开了一朵红霞般的烟花,照着古塘月色下,我与月影。
手机里仍在放着那曲庐州月,许嵩的歌喉温润如玉。
他唱:“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他唱:“家乡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唱:“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我继续往前走,情不自禁回头再望那月一眼,眼角眉梢绽开一朵绚丽的笑。我记得前人的诗句里有那么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我虽没有倾城色,但于我、于古塘,这轻轻的回头一笑,却是最好的岁月。
烟花碎了碎,落在月华地上,我在古塘的少年时光,全在我这一望里了。
给我一片古塘月,好不好?
写于2018年4月1日晚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图: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2015级通信四班李吻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