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投入,亲身经历过,回首时,便会发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已悄然开花结果。记录下我的科技月故事,献给后来的学弟学妹。
——题记
每年五月份前后,土木科技月总会如期而至。作为一项颇具“交大土木特色”的官方比赛,总会吸引全校范围内同学们的目光,其中便包括了刚上大一时的我。时间回到2016年5月初,故事从这里写起。
第一篇:大一时的积极与热情
时值初夏的交大,绿树成荫,到处弥漫着清幽迷人的花香。但一进人科技月,我们土木学子便开始了忙碌与躁动。组队、报名、交押金、领材料、做模型……在土木科创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各项比赛环节进行的有条不紊。我报名了桥梁承重组,一经报名,我和另外俩个队友便开始准备。那时的我们,只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但是对各种桥型的结构及受力机理却没有清晰的概念,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PVC板、白卡纸等材料的受力潜能,如何设计和布置传力结构才能满足模型的承重要求,由于专业知识的薄弱,参赛经验的匮乏,我们甚至一度束手无策。为了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开始四处请教学长,广泛查阅专业书籍,参考往届优秀作品,然后我们带着各自的所得一起交流,渐渐的,我们的灵感竟然不知不觉的降临了。借着这个灵感,我们自行设计出了一座斜拉+拱的三跨组合桥,从此便投入了紧张的制作过程。然而,这个过程是枯燥和漫长的。但同时又是记忆深刻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听到过自己夜深人静时爽朗的笑声,也看到过交大夜里雨过天晴后满天的繁星。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紧张制作,我们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模型。到了比赛答辩环节时,评委老师简单的提问便把我钉在了那里,现在想起当时我那稚嫩的脸颊时,竟然会忍俊不禁。幸运的是,我们获得了三等奖,算是给了自己那么多天努力的一个交代。
第二篇:大二时的挑战与惊喜
有了大一积累的经验,当大二的科技月再次来临时,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些许的自信。我和队友这次需要制作的是一个高速公路防护栏模型。这次面对的难题主要是方案的精巧设计和手工制作的精度要求。高速公路上的防护栏,我们都经常见,看起来结构特别简单,但如果要利用已有的材料,设计出一个造型新颖而且受力好的模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开始由于鲁莽,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当,直接就废掉了一张铜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不得不咬着牙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后来我们经过不断设计,不断尝试,终于构思出了比较合适的方案。但是这次的方案需要的是精巧的手工和耐心。我们需要把铜片折成折线型,把泡沫板裁成与铜片相吻合的折线槽,再用细铁丝像穿针引线似的把他们“缝”在一起。面对这样的细活儿,我们硬是坚持了下来,到最后完成时,自己都佩服自己。结果公布的时候,我们自己都震惊了,获得了一等奖。那时的我,感到了久违的兴奋。
第三篇:大三时的自信却以失意落幕
大三,参加了自己的最后一次科技月。这时的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已经有过了俩次的获奖经验,想着如果做不出的一个好的成果,对自己都不能交代。拿到赛题,我和队友们一起钻研,探讨,其实,这时候的我们,思路已经变得灵活起来,思维也已经变得更加缜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高效。查阅专业书籍,应运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模型制作,再通过现场试验结果来验证和修正理论,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默契。经过俩周的日夜,终于做出了成品——道岔以及其下的桩板基础模型。当我们自信的去参赛时,现场加载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落,显现在我和队友每个人的脸上,难以掩盖。后来,我们慢慢体会到,原来失败,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失败的背后更多的是需要反思。就这样,给自己的科技月经历画上了句号,经历过失败,也算是圆满了吧。
第四篇:结语
大一到大三一路走来,我曾多次问过自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当我几乎把所有都经历过了一遍以后,也许这时我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是内心深处渴望竞争的拼劲和亲身经历过后不为人知的成长。我们最喜欢的人,莫过于认真时的自己吧。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本科2015级8班李艳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