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月·班级快讯】大工小匠

2018-12-05 10:43:34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研究生2017级专硕岩土1班童心豪投稿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我校校友茅以升先生曾说过:“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勤奋,是科学家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也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和核心。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我们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今时代,我们离不开工匠精神。而土木科技月,正是我们西南交大莘莘学子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展现自己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时刻,言必行、行必果,不外如是。

身为一名普通的硕士研究生,我也抱着满腔热情,响应号召,参加了第八届研究生结构设计竞赛。身边同学的参赛热情极高,我顺利和谢伟、刘海川、李良杰三位同学组成了队伍。一开始,我们都认为本次比赛的题目“单跨简支桥梁承重”所要求的结构简单、材料限定,因此难度不大,对于我们几个能力还算合格的同学来说是轻而易举。但经过了设计计算阶段,我们拿到手材料以后,大家却惊讶的发现,材料的力学强度较小,结构跨长大,目标受力变形参数严格,对于细部结构,还要求了桥墩、桥面等尺寸,最重要的是,整体结构的重量还不能大于2.5KG,这使得我们陷入了多重难题,不得不想办法一一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断翻阅书籍、查找论文、请教他人,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检索能力。同时,针对一个个的具体问题,我们互相探讨、不断论证,团结一心,组织合作愈加默契。设计一个全新的结构,我们不单单得借鉴前人经验,还得考证我们所设计的新式结构是否符合结构设计规律、能否运用于实践操作。不得不说,我们在这一个个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队员们没有太多设计经验,我们就花别人三到五倍的时间去研究讨论设计流程和技术规范;队员中没有桥梁专业的同学,对于结构认知度不高,我们就自学专业书籍后认真求教桥梁专业知识储备较好的同学;我们几个大男生手工能力差,我们就自费多买一些材料来操作练习,丝毫不怕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得上课和完成团队科研工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热情,队员们利用晚上空闲的时间集合到一处,常常做到晚上十一点半,如果有个别队员有空,也会主动的去自行做一些小构件,尽可能的保证速度和质量。这样的日子,我们持续了一个月,累并快乐着。

当然,“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尤其是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对于我们的结构来说,约束侧向变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连两天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种方案,但是我们无法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最后,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我们决定使用有限元软件测试各种解决方法的优先性,并尽可能的考虑到能否把各种方法取长补短,最后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对于如何增强构件节点、如何在限定的重量下提高材料有效利用率等问题也是我们遇到的阻碍。我们也曾烦躁和无奈,但是都咬紧牙关、互相鼓励、彼此扶持,几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行有荆棘遍野,我们持剑开道;攀有深渊万丈,我们携手共度。这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竞争,这是一处蜕变自我的舞台,这是一条齐头并进的大道!

前行,不畏惧风和雨,我们手挽着手,用汗水挥洒着青春的血液。我们谨守着勤奋的科学态度,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我们的奇思妙想和严谨论证完成了这一结构模型,它是我们众人一个月来智慧的小小结晶,也是我们通往未来路上的一颗小小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或许有一天,当我们中有人能够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回首一眸,会发现这一小小结构在依稀的薄雾中,有着铜墙铁壁的臂膀,托举着我们愈行愈远。

这不单单是一座承载重量的桥梁,更是一座蕴涵着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对现在的把握的桥梁!它可能不会是最好的,但在我们心中都会是最喜欢的,胜过这许多年来我们走过的所有桥梁;它不能像跨海大桥一样遥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不能如赵州桥一样古香古色、千年沉淀,但它确是我们心中的小小殿堂,是我们并肩前行的友谊桥梁,是我们此前从没走过的一座长长的小径;它不能让我们现在行走,但是能让我们在将来展翅翱翔!

我们的这一座桥,满载着日月,满载着阳春和夏雨,满载着欢笑和汗水,也满载着愁眉和困苦,满载着我们的求知和拼搏!

这不是桥,这是我们的一颗匠心。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研究生2017级专硕岩土1班童心豪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