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征文】筑桥·筑屋·筑梦

2019-06-21 23:52:11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供稿:本科2018级土木工程9班孙志昂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你为什么这么坚定地选择土木这个专业呢?”

“可能……我妈和我姥爷都是干土木的……”

“那家庭对于你选择专业的影响应该很大了吧。”

“……不,还是我喜欢。”

今年初,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意味着今天新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诞生在中国。这不禁让我回忆起六年前我的一次旅行。

当时正在读初一的我前往浙沪游玩。从宁波前往上海的那段路,旅游巴士是当时的最佳的交通工具。一是因为旅游巴士能更好地让游客见识浙江省的美貌,二是旅游巴士所选择行驶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几乎实现了宁波到上海的“直线通行”。也许是旅途中注定的机缘巧合,这次旅途启程时,我从家前往郑州机场的路上恰好看到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介绍,钦佩与向往之情霎时间涌上心头,希望立刻就能一睹大桥美貌。

夜,驶于海上,感触颇多。海上屹立着一个绵延数百上千公里的交通通道,日日夜夜承载着经济贸易高频往来的运输压力。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魅力便在于它打通了浙沪协同发展的关键屏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空间距离的“缩短”。夜幕降临时,从车窗外望去,四周都是海。茫茫一片汪洋上有一条连通此岸和彼岸的灯火通明的路,像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也许就是那个时候,上天在我的心中撒下了一颗筑桥梦的种子,撒下了一颗土木人的种子。

后来,我进入了西南交大。茅以升老校长是我认知桥梁工程的第一个窗口。钱塘江大桥诞生之前,国内自主建造的桥梁少之又少。郑州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以及哈尔滨松花江大桥等等均出自外国人之手。中年有为的茅以升先生反驳外国人对钱塘江建桥的方案,提出资费明显缩减的自主建造方案,并出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开始修筑钱塘江大桥。我们常谈的创新,是推陈出新——然而当年的钱塘江大桥可谓是零的突破。三余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空出世。我们收获了桥梁上的“零的突破”,击碎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能造桥的预言。大桥通车不足三个月,抗日前线却传来了战争形势不容乐观的消息。听闻此语,茅老先生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亲手毁掉亲如自己孩子一般的作品是何感受,为国贡献无私奉献又是一种怎样的伟大。

谈及“亲手毁掉亲如自己孩子一般的作品”,我就想到了上个月我做土木科技月时我的队友的一句话。多少个日夜的心血,多少个眼都睁不开的凌晨,多少个为科技月推掉的任务,我们最终才交上了我们的作品。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我看到其他几十个友队的作品时,我就预料到我们要被淘汰了。结果公示,果不其然。我的队友因此一天都没吃饭。“我感觉,就好像和初恋分手的感觉一样。”他这样形容道。

图片11.jpg

从桥梁造型设计到桥面桥身的制作,从PVC板背景的勾勒到实体景观的还原,一步步走来,很累,但是也很快乐。我记得有那么一刻,就在完整版的桥梁主体固定在PVC板上的那一刻,我们都不由说出了“还是有点好看的”。我想,也就是那一刻的欣慰与快乐,便是对整个科技月最大的回馈了。

也许你看不出来,这个景观来自都江堰的实地取景。作为土木人的一员,又生活在离都江堰如此近的交大的犀浦校区,都江堰还是很有必要去看一看的。在今年的清明节之际,我外出踏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都江堰。身临都江堰,江水从身旁流过,内心之中最大的感受便是“没有都江堰,就没有今天的天府成都”。自古以来,百姓的生活均围绕“衣、食、住、行”展开。而土木工程对百姓生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住”和“行”。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没有都江堰为成都平原带来的“一方水土”,我们今天或许就无法成为过得如此滋润的“一方人”。我常常在想,土木工程的发展,即是一个为人民谋福祉的过程,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所谓筑桥筑屋,就是在为百姓的“住行”服务,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图片12.jpg

曾经的我因为没有亲眼目睹世博会的中国馆而感到遗憾,后来我去到了鸟巢。我想我会在中国馆面前发出和看到鸟巢同样的感慨——“有朝一日我会不会也建造出这样的建筑?”还是清明节假期,当我再次说出这句话时,心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了。那是晚上我从成都博物馆门口经过的时候。与多年前的感受不同,今天作为土木人的我,或许离“建造出这样的建筑”已经不远了。今天的在校园里的脚踏实地刻苦努力,或许就是明天在施工现场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也许这就是清晨起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新一天的最大动力了吧。

图片13.jpg

无论是学校的专业知识,还是我了解到的工程实例,我想,成为土木人的近一年时间我成长了很多。我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的身上看到了不怕失败、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今天的工程团队逐渐由新一代年轻人构成。平均年龄二三十岁的建设团队没有浮躁,没有懒散,没有马虎,他们认真贯彻落实的工匠精神让他们在大桥的建设中拿出了误差在三毫米内的优秀成果,在国人的面前交上了一份具有跨时代交通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的满分答卷。我希望自己在十余年后也能成为杰出工程团队中的一员。我看到了连续工作五天四夜的港珠澳大桥团队,他们敬业认真、不放过一厘一毫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我想,我在打磨自己成为合格的土木人之前要做的便是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样工作,对于意义重大的制图工作、计算工作须严谨认真、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此外,敢于挑战是团队的核心精神。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还是杭州湾跨海大桥,他们实现了曾经桥梁界不敢去多想的“梦”,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海上长距离桥面设计、海下隧道对接等等,我们曾经望而却步的困难正是今天引以为傲的成果。我们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让老百姓从不敢想转变为敢想。一座大桥,它能拉近空间的距离,也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还能拉近我们与未来的距离;一座建筑,它是留给历史长河的永恒的艺术品,是时代的记号,是热爱建筑美的每一个人的精神愉悦的源泉;一场梦,或是梁思成的老城墙,或是贝聿铭的“金字塔”,或是林鸣手中的施工图,或是每个土木人心中的梦。

筑桥,筑屋,筑梦。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供稿:本科2018级土木工程9班孙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