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十三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竞赛活动暨2021土木科技月建筑工程组决赛在犀浦校区X4250教室隆重举行。本次比赛邀请到1066vip威尼斯地下工程系李建国、冯冀蒙、王英学、赵东平、赵菊梅、胡辉、郭春七位老师担任大赛评委。比赛由1066vip威尼斯科创中心承办。
随着城市规模增大、人口增加,城市核心区的交通、生态等问题日益增加。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缓解“城市病”、优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此次地下工程组竞赛紧扣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要求参赛者制作装配式多舱室综合管廊结构模型,并在现场进行防水性能测试、模型加载等项目。

早8:00,各选手携带模型陆续到场,进行报到登记和模型质量、尺寸检查。
9:00整,比赛正式开始。所有队伍按顺序参赛,竞赛内容分为PPT答辩、评委提问、模型加载测试三个部分。在答辩过程中,团队代表们从设计思路、结构计算、管线布设、施工过程等多方面展现了模型的设计理念与建造过程。他们大多结合工程实际,在模型设计中体现了地下综合管廊通风、防水、易于维护检修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了燃气管道、高压电缆与通信电缆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布设管线。

展示结束后,各位评委老师仔细观察模型成品,然后就结构设计可靠性、管线布设的科学性、力学模型简化的合理性等方面对参赛者提出问题。老师们深度探讨着每一个模型,然后结合专业前沿领域的丰富经验对模型设计欠妥之处和设计书概念、计算上的不足进行指正,并提供优化改进的思路。

随后是激动人心的加载环节。科创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模型置于试验箱中,用湿砂覆盖整个模型来模拟城市地下的岩土体。随后,工作人员在模型顶端接入挠度传感器,逐步施加砝码并测量外加荷载之后的变形量。评委老师、选手、观众在试验区围观,屏气凝神、注视着模型任何细微的变化。


中午12:00,随着最后一组作品完成测试与加载,本次比赛的全部环节均已顺利结束,比赛结果将稍后在学院官网上公示。本次比赛精彩纷呈,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参赛者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反映出交大土木学子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期待着“土木科技月”系列后续比赛中能诞生更多优秀的作品。
最后,特别感谢中铁十四局集团对本次比赛的大力支持。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孔凡澍 图:晏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