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木要闻- > 正文

伏魁先教授的人生风采(三)

2012-04-10 10:21:50 来源:艾莉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刘元久 土木学院教师

说起老师伏魁先教授,他滔滔不绝,伏魁先老师很受学生爱戴:

我1972年进校就认识伏魁先老师。当时我们是交大从唐山搬迁到峨眉的第一届招生的学生,一进校就感受到老师们对学生的热情。

1975年我们开始上《铁路钢桥》课,能遇到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们给我们上课,我们感到很荣幸。伏老师的讲课就给大家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他课讲得好,图画的好,字写得好,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铁路钢桥,他还专门组织学生到夹江在建的青衣江铁路钢桁架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伏老师为了安排好这次现场教学活动,花费了许多心血。当时我们班有30人,他提前一天带四个学生出发,赶到桥梁工地,爬到正在悬臂施工的桁架桥上,一边看一边讲解。第二天大部队来时,他把先培训过的同学分别插入四个小组,协助老师辅导。大桥下面是流水,大桥上面是施工及设备,他再三叮咛同学们要注意安全。看到50多岁的伏老师辛苦地在现场实践教学,在场的学生和工人无不感动。

1973年夏天是我们的认识实习,目的地是去乌斯河工务段,参观内容是桥、隧。在参观大渡河144m钢桁架桥时,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桁架桥的构造,伏老师带领同学们下到桁架桥的检修车上,摇动检修车就可看清楚桁架的各组成部分。看到距桥下40多米的大渡河水波涛汹涌,还有桥上不时通过的火车,我们要克服很大的心理恐惧。望着伏老师疲弱的身躯,他却坚定地站在半空中的检修车上辅导学生,我们深受感动。除了参观桥以外,我们还要参观隧道。大家坐着大货车,沿大渡河一路颠簸,有隧看隧,有桥看桥。那里的地质环境很差,有一线天、有深沟、有陡壁。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是少数民族地区,夏天蚊子多,苍蝇多。伏老师和学生同吃、同住,从没“特殊”过。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伏老师没有一点抱怨,热情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的这种态度感染着学生,感动着学生。

伏老师是一位特别让人敬仰的老师。

陈进昌 中铁设计咨询集团副总工程师

伏魁先教授慈祥的音容时常在我脑海浮现,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和高贵品格永远鞭策和激励着我们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

我是伏魁先教授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二十多年来,他老人家一直关心我们众多弟子的工作和学习,不断地鼓励我们刻苦钻研、踏实工作,勇于担当重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专门人才。

1982年刚上研究生时,我们先在成都分部上基础课,一学期后确定导师,当时还未迁校,伏老师从峨眉总校赶来成都,介绍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情况。他从国内、国外钢桥建设现状,到当时研究前沿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使我一下子对钢桥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决心师从伏老师。

第二学期,专业课和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同时进行,伏老师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筹划,亲自讲授《结构矩阵分析》及计算机编程。结构空间分析研究当时在国内处于前沿,没有现成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他将历经多年研究编制的结构空间分析程序逐条逐句的给我们耐心讲解,他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为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而呕心沥血的学者风范,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弟子,伏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结构分析知识使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当时学校地处峨眉,计算手段比较落后,做论文过程中需要大量计算时,要从峨眉赶到成都找研究所借用大型计算机,因为机器稀缺,使用的人多,需要排队轮候,有时深更半夜才能排上,伏教授当时已年近60岁,半夜里带领大家一起上机,快速查找数据错误并修正。限于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编程采用ALGOL语言,程序和数据通过计算机穿孔机打在长长的纸带上,以孔的排列记录识别程序语言和数据,一旦出现错误,需要在纸袋上一个孔一个孔地核对寻找错误并通过补孔或堵孔进行修改,工作量极大,修改也难,无论白天或者黑夜,出现这种情况,伏教授是不会离开的,他要和大家一起逐行逐孔查找错误,直到找出为止,程序不通不离开,他的这种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后来他又悉心指导我完成了正交异性板桁组合梁空间分析由ALGOL语言到FORTRAN语言的转换,解决了程序和数据修改困难的难题。

伏老师领导进行的 “正交异性板桁组合梁空间分析研究̶

来源: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