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组于2011年12月12日在成都对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验收。专家组由包括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和来自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铁二院、中铁二十三局的七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建设负责人翟婉明院士的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实地考察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交流,经过质疑和认真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已按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建设内容,一致同意实验室通过验收。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我校铁道与道路工程系和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建立。针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国家需求和高速铁路动力学理论的国际学科前沿,设置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与结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与新型结构、高速铁路虚拟环境与动力学选线和铁道工程灾害防治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技术四个研究单元。
实验室筹建两年多以来,在对校内相关学科研究力量与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了大型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动静态试验系统等先进平台;围绕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建设了一支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创新能力极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实验室建设期间,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和经济发展所需,解决高速铁路线路工程相关的重大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在车线桥动力相互作用、高速道岔与无砟轨道结构及设计理论体系、西部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四川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排名2);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10余篇,其中标注实验室名称的40余篇;出版包括《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工程应用》、铁路客运专线(高速)轨道结构关键技术丛书在内的学术专著9本,其他各类教材和参编专著12本;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在有限的实验室运转经费中设立开放基金11项(22万元),很好地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要求。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校第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次验收通过,是我校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平台建设的又一项重要成就,必将对促进道路与铁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特色强校”战略的实施、解决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发挥重大作用。
来源:赵坪锐